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教育

急救热线 0478-8780120 0478-8281111

   00:00-24:00

医院地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布和路98号 (可乘坐7路车、2路车到 巴彦淖尔市医院下车)

作者:      发布时间:      访问量:0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qq 空间

最近,“桃江四中肺结核事件”吵得沸沸扬扬:湖南省桃江县第四中学,从元月份发现有学生感染肺结核,未引起各方关注,直到今年8月份肺结核疫情集中爆发,这件事情才被学校重视。



该事件被媒体报道之后,


也立即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


仿佛一夜之间肺结核又成了流行病,

如今它已是否仍严重到让人谈“核”色变。

肺结核俗称肺痨,如果不是桃江四中事件,

结核病是不是已经要淡出我们的视线?


如果你对肺结核了解不够多,但是至少应该知道远的肖邦、近的鲁迅和林徽因,他们的生命都终结在了结核病上。随着他们生命的远逝,结核病并没有消失,仍在我们身边。


其实,一直以来,结核病是全球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经过多年的斗争,它不但没有被消除,还不断向人们发起“挑战”,使患者及潜在患者的身心备受煎熬。什么是结核病?

一分钟了解结核病



如何防控群体结核病?

一旦发病了又该怎么办?


结核疫情爆发十问

疑问

1. 结核病有哪些症状?如何传染?

解答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人咳嗽、大声说话或打喷嚏时,喷出的唾液飞沫中含有大量的结核菌。大的飞沫颗粒很快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就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当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会受到结核菌感染。


咳嗽、咳痰、咯血或痰里带血丝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此外,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疑问

2 结核病预防不是有卡介苗吗?为什么不起作用?

解答

卡介苗无法预防结核病感染的观点已经基本成为公认。


1921年,法国的两名科学家发明了卡介苗(以他们的姓氏首字母命名可卡介苗)。卡介苗发明至今,全球超过40亿人接种了卡介苗,我国亦有数十亿人次接种了卡介苗。但遗憾的是结核病仍在全球广泛流行,并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全球关于卡介苗效果的研究不计其数,但研究显示:不同国家卡介苗的保护效果从0%~80%不等。总体来说,在北美和北欧的保护率最高(60%~80%),而在热带地区临床试验的保护率通常较低甚至无保护。


但我国仍然要求新生儿接种卡介苗。那是因为虽然无法预防结核病,但卡介苗可以在儿童感染结核杆菌后避免两种严重的并发症(对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有75%~86%的效果)。由于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所以权衡利弊后,我国继续接种卡介苗。而美国已经不再接种。


由于卡介苗的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率偏高,我国于1997年将卡介苗接种剂次从2剂(间隔7年)调整为1剂。

疑问

3. 结核病传播性有多强?

解答

结核病为我国乙类传染病。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吐痰时,会排出直径为0.5至5.0微米的感染性气溶胶滴。一个喷嚏可以释放多达40000个液滴。由于肺结核感染剂量非常小,所以每一滴液滴都可能传播疾病。


与结核病人有长期密切接触的人感染的可能性非常高。一个肺结核病人每年可能感染10-15人(或更多)的新患者。只有结核病患者可以传播疾病,那些处于结核病潜伏期的人没有传染性。结核病菌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概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患者排出的感染液滴的数量,通风情况,暴露时间,结核杆菌的毒力,和免疫水平等。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以通过隔离治疗病人来避免。


并不是所有结核杆菌携带者都会发病。部分潜伏感染者的机体能自动清除病菌,更多人潜伏感染的状况可持续数年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发病。结核潜伏感染者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5%~10%。


并不是所有的肺结核都具有传染性,如果经过痰结核菌化验,没有查到结核菌,肺结核患者就不具有传染性,也就没有传染性。一般来说,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不包括耐药结核),只要接受了正规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治疗,两周后传染性会大大降低,两个月后,85%的患者传染性会消失。

疑问

4. 哪些人群是结核病高发人群?

解答

青年人、男性、儿童、老年人、艾滋病/糖尿病患者。


结核病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 此外,儿童、老年人、提抗力低下者更容易在感染结核菌后发病。


艾滋病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慢性病人,也是高危因素。艾滋病毒是造成艾滋病毒高发区不能实现结核病控制目标的主要原因。结核病是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中的一个主要死因。糖尿病可以让结核病菌携带者的发病率提高3倍以上。一般来说,结核病菌感染者一生中发病几率是10%左右,但是如果结合糖尿病,这个比例将达到30%。

疑问

5. 学校爆发结核病疫情之后应该怎么做?

解答

根据2017年教育部下发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


同一学校同一学期发现2例及以下患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向患者所在学校反馈;发现3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患者时,应当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学校报告、反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旦发现确诊病例,应当及时组织开展病例所在学校师生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


疑问

6. 感染学生什么时候可以复学?

解答

传染期的肺结核病人必须隔离,直到传染性消失。同样根据《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病情好转,根据下列条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生可开具复学诊断证明,建议复学,并注明后续治疗管理措施和要求。学校凭复学诊断证明为学生办理复学手续并督促学生落实后续治疗管理措施。


(1)菌阳肺结核患者以及重症菌阴肺结核患者(包括有空洞/大片干酪状坏死病灶/粟粒性肺结核等)经过规范治疗完成全疗程,初治、复治、耐多药患者分别达到其治愈或治疗成功的标准。


(2)菌阴肺结核患者经过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光片病灶明显吸收,后续2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并且至少一次痰培养检查为阴性(每次痰涂片检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


疑问

7. 发现结核病应该如何上报?不上报会如何处罚?

解答


结核病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26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第三十三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


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分析。


第三十四 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接到通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本单位的有关人员。

同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六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疑问

8. 结核能治好吗?是不是得了结核就会死?

解答


能。现代结合病的药物治疗周期一般为6至9个月。对于没有耐药性的结核病,一般使用一线抗结核病抗生素:异烟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结核病的一个标准短疗程是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两个月,然后单独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再过四个月。

 

但一旦发展成耐多药结核病,疗程会变得漫长而复杂,一个标准流程长达20-24个月,而且药物不仅具有相当大的肝肾毒性,副作用显著,且价格昂贵,整个治疗过程费用是普通结核的上百倍。除此之外,由于抗结核病药物对于肝脏会有损伤,患者还需要服用护肝药物。

疑问

9. 如果感染结核菌,没有发病的人以后还有可能发病吗?

解答


可能。结核病有相当长的潜伏期,大部分病菌携带者一生都不会发病。处于结核病潜伏期的病菌携带者不具有传染性。这些携带者中只有10%会换上结核病,并且发病概率会逐年减小。如果携带者年纪较大,或者免疫系统不健全(如艾滋病),发病率会比常人高。

 

疑问

10. 为什么有些学生在预防性服药?预防性服药是允许的吗?

解答


预防性服药是可以的,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种预防方式。2014年,WHO首次发布《结核潜伏感染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于预防性治疗的干预人群、治疗方案等进行具体指导。


我国《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中,提到要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经本人同意后对其实施预防性治疗。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中也提到,对筛查发现单纯PPD强阳性、胸部X光正常的密切接触者,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可进行预防性治疗。


继续了解:

1. 结核病与艾滋病、疟疾并列为全球三大传染病。其中,结核病全球每年新发病人1040万,死亡180万,是全球致死人数第一的传染病。近10年来,耐药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成为健康的新威胁。


2. 结核病疫情已经引起全球关注。201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在莫斯科召开结核病部长级会议商讨各国控制结核病策略;2018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将进行“结核病”的主题讨论,这将是联大史上第5次以公共卫生为主题的会议(前四次分别是HIV,细菌耐药,非传染性慢性病,埃博拉)。


3. 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前30名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人约90万,是全球第三大高负担国家,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疫情较重。目前,中国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防控国家投入不足,人均投入低于低疫情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和高负担国家如印度和南非。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目前诊断和治疗费用主要是医保报销和患者自负,结核病患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负担较重,配合度差,不利于防控工作开展。


4. 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疫情严重,防治措施乏力。中国每年新发生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约5万,全球排名第2,近期研究显示耐多药结核病已经在国内传播。中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存在 “三低一高” 的情况:即发现率低(14%),纳入治疗率低(8%),治疗成功率低(50%),耐药率高(8.32%)。如果不能有效防控,未来有可能成为我国结核病的主要流行类型。





除了结核病,

秋冬季节家长还需要警惕以下高发疾病~


流感

流感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一般从11月份开始一直到来年的3—5月。幼儿和低年龄段学生由于抵抗力低,活动范围密集,就成了流感的易感人群,家长应该在高发季节到来前做好预防工作。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注意保暖。尽管“春捂秋冻”有一定科学道理,但是,根据天气情况,根据个体差异,随时调整衣物还是很重要的。喜爱户外运动的人们,要在运动后尽快擦干汗液,及时穿衣。天气突然降温时,要减少到室外活动的次数与时间,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还要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讲卫生礼仪,尤其是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大家要知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使用后的卫生纸应丢进垃圾桶,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做手卫生。这种卫生礼仪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拥挤、空气污浊场所活动。

 

适当休息。不鼓励患病学生带病上课,而是应该在家休息几日,适量饮水,注意饮食。同时适当与家人隔离,不共用碗筷等。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多发于4-15岁儿童和青少年,尤其以5-9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在学校这类儿童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要及时隔离,送医院治疗,避免大面积传染。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板蓝根预防。对接触过腮腺患儿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开窗通风。幼儿园和小学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

 

接种疫苗。出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夏秋季常见的多发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3岁以下占绝大部分。因此进入冬季很多家长就放松了警惕。事实上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而且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可能会患上手足口病,就连成人也会得。

 

本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源为患者,通过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传播。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伴发热为主要特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

 

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是必须的,家长要注意在家庭内保持卫生,不要觉得家里比外面干净很多就忽略这些细节,其实遥控器、垃圾桶、门把手等地方也有很多细菌和病毒在繁殖。

 

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厨房、卫生间这些家庭卫生重灾区里的内生死角要清理干净,床单垫被要勤晒勤洗,平时多开窗通风,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保证睡眠时间。不要让孩子过于疲劳,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这样做能改善小朋友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对抵御病毒入侵有一定的帮助。

 

留意饮食。不要让孩子吃生的东西或者没有烧开的水。

 

手足口病流行时期出门要给孩子带口罩,同时可以适量补充预防口腔炎症的食物和药物,具体服用事宜建议先咨询医生再做决定。

 

腹泻

腹泻的致病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细菌性腹泻,由于人体受到了像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这类的细菌侵扰产生;另一种是病毒性腹泻,多半是因传染性的病毒侵入人体所致。

 

细菌的生长繁殖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在炎热潮湿的夏天,细菌性腹泻患儿比例高。而在寒冷干燥的秋冬季,病毒性腹泻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注意饮用水卫生。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在饮用桶装水的时候建议还是要烧开饮用。

 

讲究食品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

 

注意卫生。饭前、便后手要洗净,同时注意清洁环境。灭蝇、灭蟑。

 

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吃、喝。


综合整理自:健言、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