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急救热线 0478-8780120 0478-8281111

   00:00-24:00

医院地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布和路98号 (可乘坐7路车、2路车到 巴彦淖尔市医院下车)

作者:      发布时间:      访问量:0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qq 空间

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腹地。作为巴彦淖尔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承担着全市170万各族群众医疗保健和急危重症转诊患者的救治任务。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是自治区重点学科,实行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救治一体化管理,实行全科医师接诊、多学科密切协作、分工负责、集中开展多学科联合救治的模式。

2017年以来,该院牢牢把握改革规律,聚焦改善医疗服务重点,依据“整合医学”理念,将提升巴彦淖尔市地区急危重症救治水平作为切入点,在缜密思考论证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核心整合构建‘八大中心’(即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肿瘤整合医学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妇儿生殖中心、体检中心、信息中心、质量管理中心、医改中心)。通过将优质医疗资源横向整合,对急诊急救体系重新布局、流程再造,搭建陆空一体化救援网络,建立起多学科协同救治的“大急诊”体系,成为护佑本地区各族群众生命的“安全岛”。

集中优质资源从患者考虑量身打造中心流程

理念的更新带来了服务模式的转变、流程的优化和服务能力的提高,明确的定位也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4月1日,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正式成立运行,中心依据樊代明院士的整合医学理论和多学科诊疗模式,新构建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明确“一切为了急诊,为了一切急诊”的服务理念,从布局、设备、流程、人员、管理等方面重新进行了整合规划。

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紧急救援

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紧急救援

医疗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化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内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是涵盖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等功能的大急诊体系,是全院医疗核心平台。其中胸痛中心已率先完成全国胸痛中心认证,卒中中心获国家卫健委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称号。

救治中心遵循“分级、分类、分区”管理原则进行布局:“分级”,按照国际通行急救原则,根据急诊病人的救急程度分级安排急救顺序;“分类”,以重大疾病为重点,“八大中心”的建设;“分区”,将中心按院前急救区、EICU、CCU、ICU(A)(B)(C)、RICU、PIVU区规划为8个病区,各病区布局紧凑,流向合理,大大缩短了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既与国际一流急救医学中心接轨,又符合本地区急救实际需求。

为彻底打通生命救治绿色通道,实现急诊患者一站式就医,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大厅设有独立的预检分诊台、挂号、收费、药房等窗口,同时将一层的影像科,二层的超声科、内镜中心、介入科,三层的手术室、输血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集中规划在100米以内的急救圈内,最大限度为急症患者节约时间。

内部管理更加精准化:为保障患者救治安全,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实行全科医师接诊、多学科密切协作、分工负责、集中开展急诊救治的模式。

为提高急危重症救治的管理水平,提升急救质量,急危重症救治中心ICU区、CCU区实施全封闭管理,由专业护理人员完成危重患者的医疗、生活护理;EICU区为中转站,实施半封闭管理,根据患者病情分流其他病区,最长驻留不超过72小时,家属可定时陪护。

医院住院楼4-17层设为康复楼,入住患者为康复期患者,所有重症和需要监护的患者都在CCU\EICU\ICU\RICU各区,康复楼夜间不设值班医生,所有医生都在急救中心值班室值班,中心实行全员参与,由全院32个科室的技术骨干24小时集中在中心值班,中心值班室距离抢救室10米,确保遇到急危重症救治患者,相关科室医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集合,同步掌握患者病情,免去科室间的交接会诊等待环节,让患者不出中心就能得到“诊治合一”的服务,以此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医学原则,最大可能争取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急危重症救治中心-CCU抢救患者现场

急危重症救治中心-CCU抢救患者现场

急救流程更加规范化:启用后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始终将“提升急诊急救质量”作为工作核心,以优化急救流程为抓手,从运行机制设置上,保障了紧急干预时间上的无延误,整个流程更专业、更规范、更快捷。中心从接到急救电话或者患者到急诊就诊的第1分钟起,中心成员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全程开启绿色通道,由全科医师接诊完成院前急救,全院临床各相关专业骨干组成的医疗团队,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缜密的急救路径及治疗方案,并积极联合手术室、内镜中心及影像科、超声科、检验科、药剂科、病理科、介入科等医技科室,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为急救扫清一切障碍,用最快、最优的流程来缩短救治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设备配置更加高效化:为了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引进最先进的急救设备。目前,救治中心拥有呼吸机、除颤仪、床旁B超机、床旁血滤机、床旁血气分析仪、主动脉球囊反搏泵、食道调搏仪、急救升温仪、支气管镜、中央监控等各种先进医疗仪器设备,配备专用救护车6辆,随车救护设备齐全,装备精良,能够充分满足院前急救需求。

明确功能定位不断提升急危重症诊治能力

按照国家“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医院的功能定位在分级诊疗模式中非常明确,即发挥地区牵头引领作用,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把常见病、慢性病留给基层。因此,建立一个与之功能定位相匹配的急危重症病人救治中心,既是医院未来发展的战略需要,也符合当地老百姓对健康保障的需求。

为救治效率更加高效化,加快推动全市乃至全区技术空白的高难度新技术、新项目陆续开展,积极与国内顶尖医院合作,大病、难病、重病患者的救治质量和效率快速提升,令许多原本救治无望的患者收获“重生”之喜。特别是2017年引入直升机救援的创新之举,是陆空对接、综合救援、打造边疆“空中生命线”的一次大胆尝试。由于巴彦淖尔市地域辽阔且农区、牧区、山区交通不便,现有的地面急救网络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救援需求,为打造全市陆空立体式医疗救援体系,2017年12月,医院积极与航空公司洽谈协作,引入直升机投入应急救援,一举实现了直升机、救护车与医院急救绿色通道一体化管理和畅通无阻。

2018年8月直升机进行了更新,由单发4人小型直升机更换为双发8人中型直升机。目前在全市包括旗县医院、苏木乡镇卫生院及临近巴彦淖尔市周边地区建立59个医疗直升机布点,并与交警部门、保险公司签订协议实行警、医、保一体化空中救援。目前直升机在我国其他地区以5万/小时的费用标准运送患者,医院从当地民生所需考虑,将直升机救援费用降至与救护车同价。自从2017年12月8日直升机入驻并开展航空医疗救援以来已经完成180架次救援任务(其中2018年43架次,2019年140架次),救治病患180人次,开展医疗救护次数及出动效率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各医疗机构,与航空医疗救援业务实施配合及保障支撑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

惠泽民生,改善患者就医新体验

14岁的小林(化名)放开妈妈的手,大步地走在病房走廊里,一、二、三。。。。。。从背影看,他的走姿已与常人无异,看到他稳稳迈下每一步,妈妈心里说不出的激动和高兴。

2017年11月21日,家住中旗的小林上学期间突然晕厥,一度呼吸、心跳骤停,失去生命体征。意外发生后,经过巴彦淖尔市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多学科联合救治,康复治疗提前介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他的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到出院时生活已经可以自理。

相关数据和实例显示,同样的危重患者,同样的治疗手段,由于新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救治时间较以往缩短了50%以上。2018年急诊急救门诊患者共5.2万人次,较同期对比提升25.12%;手术治疗5.2万人次,同比增长30%;出院治疗5.5万人次,救治成功率为86.26%。

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以其“真正打通了绿色通道,患者安全落在了实处,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的特色优势,成为构建紧密性医联体建设的抓手,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载体、以医联体建设为纽带,探索建立全市全域急救联合网正在稳步推进中。

2018年10月至11月,国家卫健委指导举办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全国医院擂台赛上,医院急危重症救治模式荣获全国十佳案例、华北赛区小组赛第一名,华北区总决赛铜奖等多项荣誉。

老姓关注什么、期盼什么,医院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实现了“患者追着医生跑”向“医生围着患者转”的根本转变,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改善医疗服务带来的实惠,并成为巴彦淖尔市170万各族群众生命健康的“安全岛”。

新闻链接:http://nmg.sina.com.cn/news/b/2021-02-01/detail-ikftpnny32182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