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急救热线 0478-8780120 0478-8281111

   00:00-24:00

医院地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布和路98号 (可乘坐7路车、2路车到 巴彦淖尔市医院下车)

作者:      发布时间:      访问量:0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qq 空间

1640678489158025738.jpg

金秋的额济纳因美丽的胡杨而闻名。2021年秋季,新冠疫情的突袭,这座边陲小镇再度被全国关注。就在疫情防控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一个出生仅三天的早产儿因合并多个并发症,生命垂危。地处边远、医疗匮乏,孩子如何救治?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决策,圆满完成了一次“巴彦淖尔-额济纳”的航空医疗救援奇迹,成为继大规模转运确诊患者及滞留游客之后的又一次“疫情应急处置中的大胆创新”。

患儿病情危急  需紧急跨城转院

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最西端,地广人稀,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方圆400公里范围内没有大型城市及三甲医院。在疫情传播较严重的11月1日,额济纳旗蒙医医院收治一名出生仅三天的孕35周早产儿,被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新生儿贫血”等,病情十分危急。经驻额济纳旗的国家救援医疗队专家评估,患儿后续诊疗需要新生儿专业呼吸机、血气分析、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检验支持设备,以及需要入住新生儿重症病房等,然而额济纳旗当地及周边缺乏具备相关条件的医院。

如何挽救这个新生命,给疫情应急处置带来新的压力与考验。为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额济纳旗现场处置工作专班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综合评估患儿病情及周边盟市医疗机构条件,决定将患儿由额济纳旗转运至800公里之外的巴彦淖尔市医院进行全力救治。在报请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后,由内蒙古卫健委指挥调度,额济纳、巴彦淖尔两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及卫生主管部门具体联络协调,一场跨越“巴彦淖尔—额济纳”两城的生命接力“空中120”紧急救援开启。

火速组织空中救援  为生命续航

从巴彦淖尔市到额济纳旗单程距离约800公里,地面交通全程往返需要近18个小时。考虑患儿病情危重,经不起远距离救护车或列车长途转运的颠簸,采用直升机救援是最佳方案,且巴彦淖尔市医院有开展直升机救援四年多的经验积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具备完成转运和救治任务的条件。

巴彦淖尔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医疗防控组、巴彦淖尔市医院、额济纳旗蒙医医院三方认真分析患儿病情和疫情防控风险,制定转运工作预案,报请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国家救援医疗队专家进行审阅把关后,从人员配备、随机设备、转运流程、个人防护、患儿及陪护闭环管理、直升机费用等方面进行周密部署,确保此次直升机远距离转运患者万无一失。

巴彦淖尔市医院成立以院长为总指挥的转运小组,全程协调医院转运、救治工作。医务、感控、护理、院前急救及直升机机组等多部门人员高效联动,评估病情—申请航线—制定应急预案—病区、人员、设备、接驳准备,在短时间内全部完成。介于飞往额济纳旗的路程已远远超出救援直升机的最远续航能力,按照工作预案,医院提前将飞行航线、燃油补充等工作准备到位。

8小时飞跨两城  空中与地面无缝对接

时间就是生命。

11月2日上午,直升机机舱消毒,救援准备工作一切妥当;

14:14时,配有新生儿保温箱、血氧监护仪、呼吸机等紧急抢救设备及物资的直升机从巴彦淖尔市医院起飞;

15:35时,直升机降落在阿拉善盟与巴彦淖尔交界处的乌力吉医院首次加油,机组人员换穿防护服;

16:11时,直升机起飞,前往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的桃来机场,该机场是距离额济纳旗医院最近的“加油站”;

18:33时,直升机从桃来机场二次加油,起飞;

18:47时,直升机顺利降落在额济纳旗医院停机坪,随机医生与额济纳蒙医医院救护组人员快速评估患儿病情及生命体征,做好交接,患儿在其姥姥的陪同下,被医务人员用保温箱转运上直升机;

19:09时,机组人员及机身充分消毒后,直升机从额济纳旗医院起飞返程;

20:30时,直升机在乌力吉医院加备燃油,继续返程;随机医务人员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并针对病情给予相应的医学监护处置;

21:50时,夜色中,伴随着阵阵螺旋桨的轰鸣声,红蓝相间的救援直升机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停机坪平稳降落。

地面医护人员早已严阵以待,他们都是有着丰富急救经验的骨干,迅速与机组人员对接,进行消杀、核酸检测等处置,同时患儿经专用通道护送至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随行家属、医护、机组人员则分别去往指定地点进行隔离及健康监测,机舱环境、机载医疗设备、区域通道等进行规范的终末消毒。

至此,往返飞行8小时近1600公里,这场跨越两城生命接力救援危重早产儿任务圆满完成,整个转运过程有条不紊,航线畅通无阻,空中与地面救援无缝衔接,为患儿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千里驰援赢得生机  患儿康复出院

“这是巴彦淖尔市医院2018年开展直升机医疗救援实施502次任务以来,成功施救的第466例患者!由于是从巴彦淖尔往返阿拉善额济纳,路途遥远,直升机必须在中途两次经停加油后再度起飞。但因为是危重早产儿,所以全程必须争分夺秒,为患儿争取黄金救治时间”,巴彦淖尔市医院院前急救负责人金洋说。

“到达额济纳旗医院时,我迅速评估患儿病情和生命体征,与当地医生做了详细交接,当时患儿体温仅35.7℃,我立即将患儿放在了早已预热好的保温箱里,在返回的飞行中不断调整保温箱的温度,密切监护患儿的情况,针对患儿呼吸偏快、血氧饱和度低等问题,在机上实施了吸氧、上呼吸机等应急措施,确保患儿一路平安抵达”,全程参与转运的巴彦淖尔市医院急救医师刘亮介绍。

执行本次转运任务的机长王佳慧原定11月4日休假返回北京,11月1日接到院方通知后,毅然接受任务。“已经四个多月没见到女儿了,非常想念,我知道此次任务重大,而且之后还需要隔离,但我必须留下来。为了给新生儿争取黄金抢救时间,我们身穿防护服驾机,不吃不喝不能大小便,克服饥寒,跨昼夜飞行8小时1600余公里,顺利完成了新生儿的转运。虽然和女儿的团聚被推迟了,但我很心安,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我的荣誉!”圆满完成任务的王佳慧开心表示。

“患儿是在11月2号晚上22点10分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入院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新生儿贫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肺炎’,当时病情比较危重,我们新生儿科救治小组经过无创呼吸机支持、重症监护、抗感染、暖箱保暖、照蓝光退黄、合理喂养等全力救治,一周后患儿黄疸消退,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吃奶好,11月20日经评估已痊愈出院。我们期待着孩子健康成长!”巴彦淖尔市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王红霞介绍。

“此次救援任务发生在疫情高发期间的高风险地区,我们全程做了感控预案并严格落实每一个细节,包括人员防护、设备设施区域的终末消毒,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闭环管理。目前,患儿住院14天5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患儿的家属(姥姥)、医务人员、机组人员隔离期均已满,且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巴彦淖尔市医院感控科主任王兴华介绍。

“我们的娃娃在额济纳旗治不了,转到巴彦淖尔市医院,娃娃当时真的特别的危险,飞机来的挺及时挺快,娃娃现在治疗的非常好,能健康的出院了,我非常感谢巴彦淖尔市医院的医生和领导,感谢指挥部!”接孩子出院的患儿姥姥激动的表示。

开启生命救治“空中绿色通道” 创新举措惠及百姓

疫情期间,一名出生仅三天早产患儿的跨城救治,牵动人心。

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科学决策,内蒙古卫健委指挥调度,巴彦淖尔市、额济纳旗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落实,两地医务人员全力以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直升机救援的费用仅为1.12万元。这对于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偏远地区的一户普通农牧民家庭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此次疫情期间,跨城成功转运重症患儿,是巴彦淖尔市空中救援的一次实践典范,得益于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把有限资金投入民生领域,构建地空一体化救援网络、创新急诊急救模式、直升机救援与救护车同价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当地老百姓搭建起一条生命救治的“空中绿色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