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急救热线 0478-8780120 0478-8281111

   00:00-24:00

医院地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布和路98号 (可乘坐7路车、2路车到 巴彦淖尔市医院下车)

我们的青春岁月——贺巴彦淖尔市医院建院六十周年

作者:院长助理 辛爱国      发布时间:2018-10-09      访问量:4502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qq 空间

四十三年一梦中,人生匆匆万物新。

几度冬去青山绿,几度春来碧水蓝。

今生难忘医者情,事业路上结伴行。

互相分担苦和忧,彼此共享喜与乐。

弹指一挥间,四十多年过去了,上世纪的1976年是我们国家一段极其难忘的岁月,也就是在这一年,一大批名风华正茂的男女青年从全市各旗、县、区参加工作入职巴彦淖尔市医院(原巴彦淖尔盟医院),这是巴彦淖尔地区文革十年结束后最大的一次集体招工。我作为其中一员,与其他120多名青年的入职使巴市医院职工总人数一下达到近300人。当年医院条件虽然艰苦,但苦中有乐,人生中的点滴浪花、微小事件,在当时看来微不足道,今天重新回忆,却意味深长!

我们的青春岁月——贺巴彦淖尔市医院建院六十周年


记得我们入职不久,除个别同志分配到行政、后勤等部门工作外,其余100人参加了专门为新职工举办的为期半年的“护训班”培训。当时的院领导在开班仪式上讲:“你们这100名新职工是注入我院的一股新鲜血液,医院寄希望于你们,你们要遵纪守法,尊重老师,认真听讲,不懂就问,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医疗技能,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由于我们这批青年人的文化程度、年龄参差不齐,有的年龄相差六、七岁,还有几个从牧区来的蒙古族同学,汉语听、说、读、写不是很好,所以每位老师在授课时都要顾及这些同学。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医院各专业的骨干,大多是第一代巴医人,有的还是文革十年浩劫后刚刚工作的老专家。如徐建达、陈月川夫妇、金淑琴、老斯琴(曾留学日本)、丁巨林、张福乐、田维荣、马俊萍等老师。给我们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生理、解剖、微生物、药理学、护理学、中医、内外妇儿等专业基础课。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初浅的医学基础知识,这点医学基础却对我们以后的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我们的青春岁月——贺巴彦淖尔市医院建院六十周年


记忆中的“护训班”生活虽然苦乐参半,却是我们人生中最难得的经历,曾经朝夕相处的“护训班”同学的身影也都深藏于心,亲切而温暖。然而毕竟几十年过去,许多事情的细节都模糊了,想要写时却无从下笔了。

当年的医院只有简陋的三栋门诊用房和一栋带有手术室的综合病房,院内杂草丛生,高低不平,院外周围的环境是农田、水渠、扬沙路。在建的医疗大楼三年还未完工,食堂设施很差,我们的伙食供应粮每月定量,粗粮占到60%以上,伙食的好坏可想而知。除临河城区的学员以外,其余大多住在医院的宿舍,住宿条件比较差,冬天要自己生火取暖,在各方面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经过老师们的精心授业和同学们的勤奋学习、共同努力,我们半年的培训学习还是如期结业。

“护训班”结业后,医院决定让我们参加医院建设,集体劳动,然后再实习分配科室工作。第一项任务就是到医院大楼先打磨水磨石地面,以赶工期。经过半个多月紧张而艰苦的劳动,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用我们的双手硬是把医疗大楼1000多平米的水磨石地面打磨完毕,使得医院大楼门诊提前开诊,整座大楼是第二年才正式启用。医院为了庆贺医疗大楼的落成,还专门定制了陶瓷茶杯,发给医院每一位职工,以此作为医院大楼落成的纪念。记得茶杯上还印有“巴彦淖尔盟医院大楼落成庆典”纪念,1978年8月字样。这座大楼是当时临河城区体量和规模最大的建筑物之一。

我们的青春岁月——贺巴彦淖尔市医院建院六十周年


第二项任务就是让我们脱土坯自建食堂,把我们以十人为一组,共分为十组,每组一名男生。我们这些没有干过太重活的青年男女,经过挖土、拉水、和泥、脱坯,起早贪黑,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了脱土坯子的任务。而后我们又自行设计,打基础、砌墙、抹灰、上梁、檩子、椽子、盖顶、铺地等多道工序。用一个月的时间硬是盖起了一幢500平米的起脊房,这就是当年我们的医院职工和患者的“大食堂”。我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而是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该栋土木结构的建筑食堂一直沿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很多年后,当我们谈起当年一起脱土坯、盖建医院“大食堂”的经历,还是回味无穷。

我们的青春岁月——贺巴彦淖尔市医院建院六十周年


左图:1958年医院成立时,放射科使用的200毫安X光机

右图:2017年医院搬迁之际,影像科使用的GE Revolution256排512层超高端螺旋CT

还有当年市直机关举办的大型文体活动,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职工全力参加。记得市直机关职工男女篮球比赛,医院男女队均获得冠军。而女队是以护训班学员为主力队员参赛的,她们不畏强手,顽强拼搏,敢于胜利,连续两年取得佳绩。其中的主力队员有,殷亚萍、何瑞玲、高素萍、居玲新等,还有儿科大夫周玉芝(曾任医院儿科主任、副院长)。兼职教练是内科大夫刘润(曾任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务科长、副院长)。这些成绩的取得对当年的医院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同时也受到了市直机关、卫生系统职工及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和好评。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我院获得的为数不多的市直女子竞技体育比赛项目的冠军。

“护训班”培训结业后,除个别学员分配到医技科室工作外,绝大部分经过实习后分配到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成为当时乃至后来一段时期内巴市医院护理工作的生力军。医院老职工从关爱的角度亲切的都叫我们“徒工儿子”,这批学员后来有的考上大学、有的取得大、中专学历,大多都晋了中、高级职称,有的还被选拔到处级岗位任职 ,也有多人在医院中层管理岗位任职。到今年除几位男同志在岗上班,其余均已退休。真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我们都从青春走向了老年,与医院相守一生,同时也深得医院惠顾。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医院42年的发展历程,同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医院也必将成为我们永远眷恋的地方。

记得1978年国家提倡晚婚晚育,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们这批人正是育龄青年。当年医院是全市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最好的单位之一,没有一位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所以我们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这对我们医院以后的计划生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直到2016年,国家才放开了生二胎的政策。

回首往事,思绪万千,当年的“护训班”培训学习是我们这一代人踏入社会的第一课,也确实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深刻而又难忘的回忆。时至今日,我们无怨无悔,虽然付出了青春的代价,但也得到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我们的青春岁月——贺巴彦淖尔市医院建院六十周年

旧院手术室与新院手术室

时光如白驹过隙,事业如丽日中天,2018年金秋十月,巴市医院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努力,迎来了建院六十周年。如今的医院是本地区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现有职工2400多人,年门诊50多万人次,2016年末搬迁至新建的约二十万平方米的设备全新、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医疗大楼。医院在新的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敏锐的抓住医院搬迁新址、医改之契机以及整合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了“八大中心”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科学规划医学专业体系,合理调配人才资源,推动优质高效低耗整合利用。目前,已经建成的四大中心成效凸显,带动医院逐步由专科发展分散型向整合医学竞争力型转变,形成“八大中心”建设与医院整体协调发展,互动并进的新格局。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细、更优质、更便捷的一体化服务,同时促进了区域医疗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医院实现了发展的新飞跃和医疗改革的新突破。

我们的青春岁月——贺巴彦淖尔市医院建院六十周年


有一种跨越,波澜壮阔;

有一种改革,震撼人心;

有一种精神,鼓舞士气;

有一种博爱,惠及万民。

祝愿我们的医院——巴彦淖尔市医院扬帆起航,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的青春岁月——贺巴彦淖尔市医院建院六十周年


巴彦淖尔市医院院长助理、项目办主任辛爱国写于2018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