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彦淖尔市医院网站! 公众版   |   患者版   |   员工版

认识类风湿关节炎,守护关节健康

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诊早治是关键 远离畸形保功能

近期,遇到一位60多岁老年女性。她全身多处关节肿痛,四肢活动受限。询问后得知,从未规律性诊治,逐渐出现双手等多关节畸形。就诊我科完善相关检查化验,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问:“听说这是个不死的癌症,根本治不好,是吗?”看着她灰心丧气的神情,我感到有必要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


认识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如同一位“隐形的破坏者”,悄然侵袭患者的关节,导致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随着病情的发展,炎症会逐渐破坏关节软骨和骨质,最终造成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饮食结构的变化,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我国约有五百万的患者,男女的患病比例是1:4。因它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女性患者居多,年龄大多在30~50岁之间。

识别类风湿关节炎的信号


核心关节症状:

持续疼痛与压痛:休息时难以缓解。

肿胀:关节因滑膜增生、积液而肿胀。

显著晨僵: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常超过1小时,这是RA区别于骨关节炎的重要特征。

对称性:通常左右相同关节(如双手、双膝)同时受累。

活动受限与畸形:晚期可出现关节活动困难及特征性畸形,如“天鹅颈”畸形。

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乏力、低热、体重减轻等症状,还可能出现类风湿结节(皮下硬结),严重时可累及肺、心、眼等器官。

科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非不治之症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现代医学已经能让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过上正常生活。研究证实,早期规范治疗的患者,5年内关节不发生明显破坏的比例超过80%。

治疗RA的药物已经从传统的DMARDs药物转变为精准靶向炎症因子的生物制剂,这些药物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炎症,减缓病情进展。同时,患者还需要与风湿免疫科医生和医疗团队(如护士、物理治疗师、营养师)紧密合作,制定并执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健康生活: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


除了药物治疗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RA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建议:

合理饮食:饮食无需严格忌口,但应保证营养均衡。推荐地中海饮食,多吃牛奶、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科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保护关节。推荐游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关节负担。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疲劳,减轻关节疼痛。


保护关节:使用大关节发力,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关节保暖。


管理情绪: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怒,有助于减轻RA的全身症状。


戒烟限酒:吸烟是RA的危险因素之一,患者应戒烟限酒,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自我监测与定期复诊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变化,记录症状(如疼痛、晨僵时间)和用药情况,并在复诊时及时反馈给医生。同时,患者应定期复诊(1-3个月),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类风湿关节炎:从生活细节做起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一些生活细节的调整可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染发剂、烫发剂等,避免纹眉、纹眼线、纹身等美容行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

避免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加重关节负担。

预防感染: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等,这些都可能诱发RA的发生。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并非不治之症。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完全有可能过上正常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知识和行动守护关节健康,重获美好生活!


巴彦淖尔市医院风湿免疫科简介

专业积淀:1999年独立建科,20余年发展,35张标准床位,地区诊疗核心。

精兵强将:8名专业医师团队(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

名医助力:定期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吴庆军教授出诊指导,提供国家级诊疗。

诊疗全面:熟练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干燥综合征、成人still病、血管炎、骨关节病、CTD等各类风湿免疫病。

特色技术:

肌肉关节超声诊断:精准评估关节、肌肉炎症及损伤。

免疫吸附技术:治疗重症/顽固性自身免疫病。

微创唇腺活检术:提高干燥综合征诊断率。

中药熏蒸治疗:安全有效缓解关节肿痛僵硬。

类风湿关节炎可控可治。科学认知是基础,规范治疗是核心,积极管理是关键。巴彦淖尔市医院风湿免疫科全体医护人员,以专业技术和温暖关怀,为您提供从精准诊疗到长期管理的全方位守护。


文字:翟羽佳(风湿免疫科)

图片:胡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