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彦淖尔市医院网站!

公众入口

24小时急救电话: 0478-8780120\8281111

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新闻

雷暴夜的生命防线:回望一个月前,我院740+次呼吸守护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5-10-14 访问量:5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qq

时隔一个月,再回望9月巴彦淖尔那两场惊心动魄的雷暴夜,诊区内此起彼伏的喘息声、雾化器的嗡鸣声仍清晰如昨日。当雷雨与过敏原交织引发"雷暴哮喘"突袭,巴彦淖尔市医院急诊科与儿科的医护们用整夜未眠的坚守,为超过740名患者筑起了坚实的生命屏障。


雷暴骤至,两科并肩打响第一战


9月4日傍晚,乌云裹挟着雷声席卷而来,一场"隐形的健康危机"正悄然逼近。医学上,雷暴天气的强气流会将空气中的花粉、霉菌等过敏原打碎成2至3微米的细小微粒,极易被吸入呼吸道引发急性过敏反应,这便是"雷暴哮喘" 的由来。当晚22时起,带着孩子的家长们来到儿科急诊,成人患者也不断涌向急诊科,气短、喘息、呼吸困难的症状在诊区蔓延。



急诊大厅、儿科重症监护室

我院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儿科急诊率先响应,急诊科同步启动预案。刚下班的医护没来得及休息便重新穿上白大褂,总值班紧急调度急诊药房默契配合,用最快速度完成分诊评估,同时紧急增派二线医护加入夜班团队。医护人员迅速分工,与儿科形成救治合力,确保危重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吸氧管快速连接、雾化药物精准配制、急救设备迅速到位,每一个动作都争分夺秒。

从4日18时到5日8时30分,14个小时里,儿科与急诊科共接诊177名患者,其中儿科接诊107名患儿,急诊科接诊70名患者。直到次日凌晨2时30分,随着最后一名就诊患儿的喘息逐渐平缓,诊区内的紧张气氛才稍稍缓解,而疲惫的医护们只是在走廊稍作休整,便又投入到清晨的日常诊疗中。


再遇考验,全院联动筑牢守护网


7天后的9月11日,更强的雷暴再次来袭,晚上8时刚过,急诊科门口便排起了长队,队伍一直延伸到医院大厅,这样的景象持续到凌晨1点多。患者们捂着胸口、急促喘息,有的甚至无法平卧,急需吸氧和雾化治疗。

"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领导第一时间到场指挥,总值班迅速调度全院资源:急诊科、儿科增开多个临时诊室,门诊部、护理部、急诊药房、儿科药房增派人员缩短等候时间,呼吸科、消化内科等科室从病区紧急调拨雾化器,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及时接受治疗。



急诊抢救室、急诊药房

医护团队以雾化吸入和规范用药为主要手段,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确保指标维持在安全范围。走廊里,医护人员穿梭的身影从未停歇,有的忙着调配药物,有的协助患者调整吸氧姿势,有的耐心安抚焦虑的家属。9月11日这一夜,急诊科共接诊377名患者,其中“雷暴哮喘”患者277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次与时间的赛跑。9月11—12日儿科夜间就诊量286人,医生针对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调整治疗方案,与急诊科无缝衔接。9月16日,经历了整个救治过程的患者家属,给医护人员送来了锦旗。



儿科输液大厅 、病区


回望坚守,科普先行护佑长远

两场雷暴过后,我院逐步转入巩固性治疗阶段,所有患者均得到妥善照护。梳理这两次应急救治,超过740名患者的成功救治,离不开医院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更离不开医护人员“生命至上”的职业担当。

专家提醒

如今雷暴季已过,但“雷暴哮喘”的防范意识不能松懈。在此提醒市民:雷暴天气前后,有过敏史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关好门窗,在家中可开启空气净化器降低过敏原浓度;若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应立即使用急救药物,若3次用药后未缓解需及时就医。这些来自临床的经验,是我们对市民健康最实在的叮嘱。


一个月过去,那些雷雨夜的忙碌身影早已回归日常岗位,但那份并肩作战的默契、守护生命的执着,永远刻在我院医护的职业记忆里。巴彦淖尔市医院将持续完善应急救治体系,做好健康科普,用专业与温暖守护每一位市民的呼吸健康。


文图:急诊科、儿科

编辑:张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