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彦淖尔市医院网站!
新学期伊始,家长们忙着为孩子规划学业,却容易忽略孩子内心的困境。最近,精神科门诊里,因“拒绝上学”来就诊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这背后藏着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今天,我们请来了巴彦淖尔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刘伟,结合真实案例,给家长们讲讲如何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01
案例一:社交恐惧下的“情感缺失”
高一女孩小美(化名)在姥姥陪伴下来到门诊,就诊时默默流泪。姥姥说,孩子军训后就坚决不肯回学校。刘伟医生和小美深入交流后发现,小美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从小跟着姥姥生活,很少有社交机会,内心缺乏安全感。进入高中集体生活后,她没办法融入同学,总觉得被大家排斥,最后只能选择逃避。
专家解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常常被忽视,家庭情感支持不够,会让青春期的孩子社交焦虑更严重。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沟通、陪伴,帮孩子建立安全感,让他们慢慢学会人际交往。
02
案例二:手机成瘾背后的“习惯危机”
初二男孩小航(化名)因为沉迷手机,拒绝上学。刘伟医生了解到,小航小学毕业有了手机后,就对现实活动越来越没兴趣,加上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最终选择逃避。
专家解析:过度依赖手机会让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抗压能力变差。家庭教育要从生活习惯抓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 ,多让孩子参加体育、劳动等活动,帮他们重新找回积极的生活方式。
03
家长需警惕!这些日常细节别放过
刘伟医生提醒:孩子拒绝上学只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根源往往藏在日常生活中。
? 人际交往:留意孩子是不是总是一个人,躲避社交,要是有这种情况,就要小心校园欺凌或孤独倾向;
? 电子依赖:孩子无节制地玩手机,容易情绪不稳定,学习动力下降,家长要给孩子设定手机使用规则;
? 习惯培养:孩子要是很少运动、不参加劳动,就容易缺乏毅力和抗挫折能力;
? 精神引导:关注孩子读的书,防止不良思想影响孩子,家长可以通过亲子共读,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专家建议:预防是关键,从家庭“小行动”做起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快速解决的办法,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理解和陪伴孩子。要是孩子长时间情绪低落、行为异常,一定要及时找专业心理医生帮忙!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孩子最坚强的依靠,陪他们走出迷茫,走向阳光。
专家简介
刘伟
副主任医师 巴彦淖尔市医院精神科负责人
2007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系
2008年入职巴彦淖尔市医院精神科
2008年进修于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
2017年进修于北大六院精神科
2019年进修于北京空军总院睡眠医学中心
擅长情感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各种睡眠障碍的诊断、治疗。
文字:刘 伟(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