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彦淖尔市医院网站!
超声检查仅能发现中度以上肝脏脂肪变的病例
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的准确率一般为60%~70%。超声所能发现的脂肪肝,一般是脂肪变在33%以上的中度脂肪肝。也就是说,肝脏脂肪变在33%以下的轻度脂肪肝很容易被漏诊。为提高脂肪肝的检出率,CT、波谱磁共振检查已在临床逐步开展。特别是波谱磁共振,它能够发现肝脏脂肪变仅5%的轻度脂肪肝病例而且可以测定肝脏的甘油三酯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的诊断不能单纯依靠超声检查,而应根据病史、体重、腹围、体脂、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情况来综合分析、判断。美国的研究人员曾对数百例无症状,肝功能、超声检查皆正常的肥胖性代谢综合征患者行肝穿刺检查,结果发现:98%的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73%的人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国外有专家主张:即使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只要有糖尿病病史达5年以上,即可被认为是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不是胖人的专利
减肥过度也会得脂肪肝
只有胖人才需要脂肪肝“找上门”,瘦人大可不必操心。
得脂肪肝的并不都是胖子。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看似瘦,其实胖的人。所谓“胖人有胖肝”,胖人脂肪肝发病率高、病情也相对较重,这点大家都能理解。但与欧美人的“大块头”不同的是,中国人不少是“肚子大、腿细”,可能体重并未超标,但腹部脂肪或者说内脏脂肪已经超标。这种人属于腹型肥胖,与大胖子一样容易得脂肪肝。还有一种情况,确实是瘦人,但也得了脂肪肝。这主要是因为人体摄入食物以后,多余的热量会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内。体内的脂肪组织就像是一个储存脂肪的“仓库”,有一定的容量。若体内合成的脂肪太多了,超过了“仓库”的储存能力,脂肪细胞就会到处“跑”,“跑”到肝脏、心脏等处。瘦人脂肪组织少,“仓库”小,储存脂肪的能力差。脂肪更容易“跑到”肝脏里,导致肝脏脂肪变。
值得注意的是,减肥过快过猛,或者一段时间体重波动很大,也容易诱发脂肪肝。这主要是因为减肥实际上也是一个脂肪动员的过程,脂肪动员过快过猛,超过了机体的代谢能力,脂肪就会到处“跑”,跑到肝脏、心脏等处,危害更大。同样道理,对肥胖性脂肪肝患者而言,虽然减肥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必须有度,即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目前认为,半年内减重10% 较为合适。若每个月减重超过5千克,将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和增加发生胆石症的危险性。
除此之外,酗酒、用药不慎或滥用药物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研究显示:数十种药物可能与脂肪肝有关,如长期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四环素、合成雌激素、硝苯地平、丙戊酸钠、胺碘酮,及部分调脂药等。
脂肪肝治与不治
结果大不相同
脂肪肝可治可不治,自己注意点就可以了。
得了脂肪肝,都应及早干预。
关注肝脏,就不能忽视脂肪肝,因为脂肪肝现已成为我国发达地区和富裕阶层慢性肝病和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且其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并呈低龄化和全民化的趋势。
脂肪肝是各种原因所致的以肝脏脂肪沉积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原发的病因包括肥胖、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继发的因素包括酒精、药物、营养不良、脂肪营养障碍及急性妊娠脂肪肝等。
酒精性脂肪肝与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约40%的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患者若不及时戒酒或减少饮酒量,则其5年生存率不到50%。可以说,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预后并不比胃癌等恶性肿瘤好。
以肥胖为主因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同样也会发生脂肪性肝炎、肝硬化,最终也会像酒精性脂肪肝一样,死于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脂肪变的肝脏是一个既不称职又极其脆弱的器官,极易受到药物、工业毒物、酒精、缺血及病毒感染的伤害,从而导致其他类型肝病发生率增高、病情进展加快、治疗难度加大等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脂肪肝患者很容易伴发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10年内发生冠心病和卒中(中风)的概率亦显著增加。
脂肪肝的危害似乎不胜枚举,但值得庆幸的是,只要发现早、治疗及时,早期轻度的脂肪肝可以被逆转,而且其他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及进展也会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