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杏林人物

急救热线 0478-8780120 0478-8281111

   00:00-24:00

医院地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布和路98号 (可乘坐7路车、2路车到 巴彦淖尔市医院下车)

闫艳:用仁者之心将爱进行到底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9-08      访问量:5087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qq 空间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一位美国医生特鲁多的行医格言,既神圣,又质朴。

对于这句铭言,从医13年的巴彦淖尔市医院血液科主任闫艳深有感触,她说:“治愈、帮助、安慰,这沉甸甸的6个字对于我来说,就是用仁者之心将爱进行到底!”

 

“白富美”与患者二三事

   闫艳其人,典型的“白富美”。白,白医天使;富,端庄富态;美,憨太可掬心灵美。这是闫艳给人的第一印象,除此,她还是朋友眼中的“女汉子”,患者心里的“守护神”。

深秋的早晨,记者在血液科病房找到闫艳时,她正带领科里的其他医生查房。当看到一个白血病小孩闹情绪时,她柔声细语地哄了几句,孩子便笑了,发现陪在孩子身边的母亲又消瘦了些,她像朋友似的说:“你这是咋了,减肥呀?你就放宽心哇,娃娃情况不错,争取早点出院。”她轻松的话语一下子让那位母亲满脸释然。

用了近一个半小时查完房,闫艳终于能歇会儿了,但她嘴不能歇,因为记者来之前给她布置了任务:接受采访(呵呵)。我直接切入正题,首先想了解她的工作和医患之间的故事。

她说,血液科的工作比较繁琐,因为血液病需要反复来做治疗,所以是接触病人次数最多的科室。也正因此,血液科的病人、家属和医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像朋友,似亲人。

非典那年,有个10来岁的小男孩奇奇(化名)患了急性髓系白血病M3,他的妈妈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怕儿子治到中途人财两空,就和丈夫离了婚,把一儿一女撇给在工地做小工的丈夫。为了给儿子挣钱治病,爸爸在工地打工,不到十五岁的姐姐到东胜端盘子(为了那里的工资高)。每隔一段时间,奇奇就自己来医院,挂号、办住院、做化疗,闫艳和科里的医生经常给他买饭、买水果,有时,奇奇做完化疗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闫艳就给他十块、二十块让他自己买小吃。通过近3年的治疗,奇奇的病好了,后来还念了建校,现在已是一处工地上的技术人员了。而这十多年间,闫艳和奇奇一家仍保持着联络,对于奇奇来说,闫艳和血液科的医生护士就是他的亲人。

白血病患者或家属一开始面对这个病时都会很绝望,对于医生的话会出现选择性失聪,安抚他们需要很大的耐心。闫艳每天都会不厌其烦的和这些患者或家属沟通,一遍又一遍地分析病情和最佳治疗方法。她发现,病友之间沟通起来更易接受,就给新旧病人搭建桥梁。在闫艳的主张下,血液科每年都要举办四次病友联谊会,会上她再进行患者教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汇小爱集大爱爱能感染人

这些年全国献血都是无偿献血,而人们的献血意识不高,有时用血特别困难。血液科的医生都知道成分输血,“过去是输全血,现在科学的输血是‘用甚输甚’,缺红细胞输红细胞,缺血小板输血小板。”闫艳说。

在她的带领下,血液科的七名医护人员经常把血输给自己最需要的病人,只要能在合适的时间去献,就是“血(雪)中送炭”,家属特别感动。有时候看见病人输的自己的血小板,闫艳感到非常自豪,做为一名医生,她能尽力做的事就会尽全力去做。有一年冬天,磴口的一个病人脑出血,急需输血小板,可是家属都献过多次,不能再献了,闫艳听说后立马决定去给那位病人献血小板。

还有一个中旗的白血病小患者,化疗完之后消化道大出血,闫艳领上全科医护人员去给献血,她还经常发动朋友去给病人献血小板。自从闫艳的手机开通了微信,她便常常在微信里发布科里的病人用血需求,朋友圈里的爱心人士也越来越多。

她说:“只有汇小爱,才能集大爱,点滴关爱都能感染人。”

 

治愈、帮助、安慰患者的“守护神

2008年,当时才31岁的闫艳就升为血液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那时起便是市医院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她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不懈的钻研,得到医界诸多的褒奖。而爽朗率直的性格让她很快成为患者的朋友,也成为他们心中的“守护神”。

2012年,闫艳通过北京和内蒙古专家的推荐,申请到中华慈善总会GIPAP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注册医生,全国才有几十个注册医生,内蒙共六个,闫艳便是其中之一。成为注册医生之后,她积极帮助病人接受“格列卫”药物援助(格列卫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攻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以往这些病人每个月都要到北京或天津找注册医生开领药处方,这个药每盒两万四,病人每月吃一盒,而现在,这些病人不用东奔西跑的了,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在闫艳获得的诸多荣誉中,除了学术学科方面的,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个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颁发的荣誉证书,那是一个对她献爱心的奖励。2009年,她给中华骨髓库捐献了检测血样,如果有白血病患者做骨髓移植时与她的血液配型成功,她就会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在她的影响下,全科室的人也都捐献了检测血样,他们的爱心将给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家人的爱是她坚强的后盾

闫艳的儿子今年上6年级了,在他上幼儿园时,闫艳便教育他要有爱心。她每次献血小板都会领着儿子,让他从小懂得一个人要学会付出。那时献完血儿子会问:“妈妈你这是干啥?”闫艳就告诉他:“妈妈这是献血,是为救病人的。”年幼的儿子见到别的小朋友,就会自豪地说:“我妈妈去献血了。”

为了教育儿子要有爱心,闫艳还常带儿子来病房看望那些白血病小患者。每次去,儿子不是买个玩具就是带些零食,送给小患者们。儿子从小就懂得了健康的重要性,也知道珍惜生活,好好学习。

可是忙碌的工作让闫艳无法兼顾患者和家人,而家人是她坚强的后盾,给了她全部的爱。2006年,母亲做子宫肌瘤和胆结石连台手术,这也算大手术了。手术那天早晨6点多,闫艳就来到医院先查房,等查完房再赶去看母亲时,母亲已被推进了手术室,她站在门外止不住地哭。做为女儿没有在母亲术前陪在身边给予抚慰,这让她心里很难过。那一年,她又到北京进修,儿子在家生病她却无从回来照顾,反倒是有几个患者从巴彦淖尔市到北京看病给她打了个电话,她就亲自领着人家去医院挂号、询问病情。她的朋友说她就像一个“女汉子”,只要别人需要帮助,她都会毫不犹豫,侠肝义胆。

结婚十多年来,她的小家庭几乎都是丈夫在操持,儿子一岁时她就开始上夜班了,丈夫变身“超级奶爸”,照顾着年幼的儿子。现在儿子就快小学毕业了,还是丈夫每天接送,他用默默的关怀支持着妻子的医学事业,她也用默默的行动诠释着仁者之心的无边大爱。

闫艳,蒙族,中共党员。巴彦淖尔市医院血液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内蒙古医学会血液病学会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