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彦淖尔市医院网站!

公众入口

24小时急救电话: 0478-8780120\8281111

人文关怀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文关怀

跨越语言的医者仁心——耳鼻喉科成功收治蒙古国慢性中耳炎患者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5-09-08 访问量:5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qq

从晨光微熹走到夜色温柔。8月12日,32岁蒙古国患者蒙克扎亚女士因左耳化脓来到耳鼻喉科就诊,被诊断为“慢性中耳炎”,需择期手术治疗。面对这位语言不通的外国患者,耳鼻喉科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暖心诊疗。



对于蒙克扎亚而言,跨越国界来中国接受耳鼻喉手术,是充满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决定。经多方打听,她了解到巴彦淖尔市医院耳鼻喉科技术精湛、口碑良好,最终下定决心前来就医。入院后,耳鼻喉科第一时间向院内相关部门报备,迅速为患者安排病房并提供专属照护服务。由于患者不懂汉语,仅能依靠翻译软件沟通,给病情讲解、治疗配合等带来不小挑战。幸运的是,管床医师孟玲玲发现同病区的眼科医师布日额是蒙古族,立即请他担任了蒙克扎亚的“临时翻译”。

诊室里,蒙克扎亚满脸焦虑,用翻译器打出蒙语:“耳朵疼了两年,还间断流脓,情况越来越严重,听力也下降了。” 医师布日额用蒙语耐心解释:“您的中耳炎需要手术治疗,我们会采用微创技术来处理。”考虑到脓液侵蚀和中耳病变的情况,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魏斌宏与团队进行病例讨论后,决定为其施行 “鼓室成形术”。该手术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具有切口隐蔽、创伤小的优势,还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布日额翻译后,蒙克扎亚认真聆听着,频频点头。在充分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后,他露出了安心的笑容,还在手机上写下“相信你们的技术”——这不仅是语言之外的信任表达,更是医疗专业与服务温暖的完美融合。

术前准备阶段,因耳部手术需剃除耳周部分头发,蒙克扎亚提出顾虑:“剃掉耳周头发太丑了,能不剃吗?”管床医师孟玲玲并没有简单否定,而是认真评估手术区域要求,与护士沟通后提出折中方案,最大程度为她保留美观。蒙克扎亚松了一口气,十分感动,再次用手机留言:“谢谢你们为我考虑,我感到了被尊重和重视,这样的服务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管床医生回应道:“您的舒适和信任,是我们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我们愿意倾听您的心声,做出合适的安排。”



患者术前检查时,科室护士全程陪同。检查前,护士通过翻译器详细说明流程,帮助她建立信心、积极配合,同时耐心解答各种疑问,确保每项检查都顺利完成。手术如期开展,由主任医师魏斌宏主刀,管床医生孟玲玲与医师魏超协同配合,历时近两小时,手术顺利结束。

由于患者接受的是全麻手术,需要专人照护。护士长考虑到要减少患者陪护的额外支出,同时保障沟通顺畅和术后安全,想到了自己精通蒙语的婆婆。经协调后,由其术后全程无偿陪护,这一安排既保证了术后沟通顺畅,又减轻了蒙克扎亚的经济负担。患者对此深受感动,还与护士长的婆婆互留了联系方式,成了好朋友。


术后蒙克扎亚恢复良好,对医护团队的专业技术和贴心服务给予高度认可,出院时更是感动不已。出院前,蒙克扎亚主动提出与医护人员合影留念,通过翻译器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中国医生、护士真的太棒了!我会永远记住这段经历。”医护团队也为她送上祝福,双方互留联系方式,期待未来再次相遇。

此次外籍患者的顺利治疗,不仅展现了巴彦淖尔市医院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更彰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无论语言是否相通,我们始终用专业和真诚架起信任的桥梁,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升国际化医疗服务能力,为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患者提供优质、便捷、温馨的医疗体验。我们坚信,医者仁心无国界,技术精湛、服务温暖的医疗团队,必将赢得更多国际友人的信赖与认可。


文图:韩艳萍(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