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彦淖尔市医院网站!

公众入口

24小时急救电话: 0478-8780120\8281111

人文关怀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文关怀

38年如一日,站好最后一班岗

作者:周 静(神经重症监护室) 发布时间: 2024-11-08 访问量:454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qq

致敬岁月 告别白衣

她叫马秀珍,

同事们平时亲切地称呼她为

“马老师”

她在巴彦淖尔市医院

临床护理岗位

默默耕耘了38个春秋

始终坚守岗位,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今天,她光荣退休

2024年10月31日,对她来说极为特别,马秀珍老师即将卸下她那身洁白的战袍,离开她默默坚守了38年的岗位。一辈子只爱一个人,那叫浪漫;一辈子只待在一个单位,这是热爱与责任。38年扎根临床一线护理岗位,医院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她的青春汗水。她的职业生涯看似平淡,却见证了疾病科室的细分化、医疗水平的飞速提高以及医院的不断壮大。



这天,马老师如往常一样,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迈着矫健的步伐早早来到神经重症监护室。换好工作服,整理着装后,迅速投入工作。

“我来了,有啥工作需要我帮你们?”这是夜班同事们听到的最暖心的问候。接着,紧张忙碌的一天开始了。她熟练认真地核对每一位患者的药卡和医嘱,配置药液,悬挂液体。贺雯主任查房时,看到马老师精气十足的样子,听到大家不停地喊 “马老师过来帮我扎个针”“马老师,这位患者有检查”。贺主任感慨道:“马老师,您这哪像是要退休的状态啊,孩子们多需要您。” 马老师有些伤感地说:“没办法,再不舍也得离开。我老了,以后得靠这些年轻人奋斗了。”


患者输上液体后,马老师整理治疗盘和治疗车,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还不忘嘱咐同事们一定要做好治疗室物品的擦拭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随后,她拿着外出抢救物品和氧气袋,陪患者去做检查。她忙碌的身影在病房里穿梭不停。

不知不觉,晚霞降临,马老师摆放好第二天的液体,把治疗室收拾的亮如明镜,协助白班人员交接班,为患者翻身叩背、喂食、做晚间护理。她依旧恋恋不舍,不停地问还有什么工作可以做。这些一一摆放整齐的物品,仿佛在向马老师敬礼。


马秀珍老师的护理生涯充满了挑战。2003 年“非典”、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每一场没有硝烟的 “战争” 中,都有她奋战在一线的身影。2023年12月神经重症监护室成立,她主动请缨,和护士长一起担当领头羊,带领护士姐妹们开展工作。作为科室里阅历最丰富、资历最深的 “老专家”,她深知疾病不仅折磨患者身体,还摧残他们的心灵,给家人带来焦虑和困扰。所以,她总是在忙碌中挤出时间倾听患者心声,用温暖的话语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还主动承担回访和家属心理疏导工作。她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赢得了患者和同事们的敬重。



马老师对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如果信仰有颜色,那是中国红,如果职业有情怀,那是巴医情,如果护理有温度,那是重症护士对患者37°的爱!”莫道桑榆晚,薪火永相传。马老师的故事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她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对职业的热爱与执着,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愿马老师老骥伏枥,

退休续谱夕阳曲;

苍松傲雪,

余生再唱春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