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彦淖尔市医院网站! 公众版   |   患者版   |   员工版

王腾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姓名王腾祺

职称二级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外科学(胃肠外科方向)

联系方式:邮箱:2531024225@qq.com


 

一、基本信息

现任巴彦淖尔市医院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兼任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自治区名医。

长期致力于胃肠道肿瘤微创外科与医工融合创新,以“智能、融合、精准、转化”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术中操作—术后康复—智能管理—系统转化的多层次创新体系,是自治区胃肠外科医工交叉研究领域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智能微创系统与器械创新:以“器械—模块—系统—平台”为主线,聚焦腹腔镜、内镜及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化、具身化发展。

2. 围术期智能监测与康复决策:创建了术后康复指数(PRI)、麻醉恢复指数(PARI)及术后风险警戒系统(PoRA-6)三大核心指标体系,提出“风险—恢复”双闭环管理理念;构建了以“标准化预适应加速康复外科(SPC-ERAS)”为核心的围术期管理模式,实现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的量化与智能化康复评估。

3. 大语言模型与数据智能:主导研发“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结直肠癌智能电子病历书写与动态质控系统”,将人工智能与医学语义理解深度结合,实现“病历生成—数据抽取—质量控制—科研回写”一体化流程,推动研究型病房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

4. IIT/IST临床研究与技术体系优化:以真实世界证据(Real World EvidenceRWE)为导向,构建以PRI(术后康复指数)、ECO-TECH(结肠镜插入优化体系)、PARI(麻醉恢复指数)与PoRA-6(术后风险警戒系统)为核心的临床研究体系,旨在形成从技术创新—路径验证—标准制定—推广转化的闭环研究范式,为区域医疗机构建立可复制、可持续的临床技术标准体系。

5. 科研体系与学科管理创新:原创提出了CSIES体系(临床专科综合提升系统)、DIDTS体系(1:2-7-21特色整合诊疗体系)和DIO模型(投入—产出—再生),形成了以创新驱动、数据驱动、质量驱动为特征的高效科研生态,为医院学科建设提供了系统性范式。

三、博士/硕士招生方向

1.  IIT/IST临床研究与技术体系优化

2. 智能微创手术系统与协作机器人

3. 医工融合与先进手术器械创新

4. 围术期智能监测与康复决策

5. 医学人工智能与智能病历系统

四、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及承担科研课题32项,其中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及市级重点项目;负责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71篇(SCI收录14篇,最高影响因子11.6);获国家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主编著作2部,参编2部;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市级科技奖5项。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4项。

五、研究生培养与教学理念

王腾祺教授创立以目标为导向、以实践为驱动的分层适应性教学模式(GOPDT,注重创新思维、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的协同培养,已指导硕博士研究生29名。他倡导科研—临床一体化、创新—转化相统一”的培养理念,已指导硕博士研究生 29名。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专利发明与国际学术交流,培养具有系统的培养理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发明专利及国际学术交流,致力于培养具备系统思维与原创能力的医学创新型人才。

学术格言:

科研的终点,是让手术更安全、让患者更康复。” —— 王腾祺